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
肺功能检查是目前检测气流受限公认的客观指标,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慢阻肺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监测、预后及治疗反应评估中最常用的指标。
本期内容,将详细介绍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
PART1
肺功能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对有慢性咳嗽或咳痰、呼吸困难、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史和(或)有慢阻肺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临床上应该考虑慢阻肺诊断的可能性。
慢阻肺诊断标准: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据危险因素、暴露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临床资料,并排除可引起类似症状和持续气流受限的其他疾病,综合分析确定。
肺功能检查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是确诊慢阻肺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 即明确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
PART2
肺功能协助慢阻肺的综合评估
慢阻肺病情评估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受损程度、急性加重风险以及合并症/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及未来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如急性加重、住院或者死亡等),以最终指导治疗。
其中,肺功能评估可使用 GOLD 分级,按照气流受限严重程度进行肺功能评估,即以 FEV1占预计值%为分级标准。慢阻肺患者根据气流受限程度分为1~4级。
PART3
通过肺功能监测慢阻肺的疾病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指出:对所有慢阻肺患者,都应建立“评估‐回顾‐调整”长期随访的管理流程。给予初始治疗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重点评估呼吸困难和急性加重发生情况是否改善,然后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在调整药物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吸入技术、用药依从性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肺康复和自我管理教育),识别任何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并加以调整,考虑或升级、或降级、或更换吸入装置及药物,然后重复以上“回顾‐评估‐调整”管理流程。如果起始治疗的效果较好,则维持原治疗方案。如果起始治疗的疗效不佳,则先考虑其疗效不佳是呼吸困难没有改善还是急性加重发生率仍较高,然后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
PART4
肺功能是外科干预的评估标准之一
一.肺移植手术适应症
1.BODE指数≥7
2.FEV1占预计值<(15%~20%)
3.每年病情加重 3 次或 3 次以上;
4.1 次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伴高碳酸血症;
5.中至重度的肺动脉高压
二.外科肺减容术适应症
1.年龄<75岁
2.戒烟超过6个月
3.经过最佳的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后仍有严重的呼吸困难
4.肺功能检查提示有明显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占预计值<45%),肺弥散功能 DLCO>20%,肺容量检查有气体潴留的证据(包括 RV占预计值% >150%,TLC占预计值>120%,RV/TLC>60%)
5.胸部CT提示存在过度通气的区域和相对正常的肺组织
6.经过康复锻炼后6 min 步行距离>140 m
PART5
肺功能是慢阻肺预后的影响因素
COPD的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有合并症(特别是心脏病)、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2次/年或3个月内接受过抗菌治疗等
一项 meta 回归分析显示,FEV1 的增加与 COPD 恶化的风险降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通过本期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肺功能检查在COPD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