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血压高了要定期定点测血压,血糖高则要监控血糖波动,可是出现咳嗽、咳痰或气喘时,很多人都不知道查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进行早期干预。
如果“咳、痰、喘”症状持续数月,那很有可能是慢阻肺的前期征兆!由于知晓率低,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正面临着早诊率低、全程规范化管理率低的问题,防治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最新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哮喘患病总人数达到4570万人,慢阻肺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与之相对的另一组数据是只有28.8%哮喘患者,曾在就医时得到过明确诊断,慢阻肺漏诊高达70%,及时、规范治疗很重要。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
不管是慢阻肺还是哮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都不明显,即便出现咳嗽、咳痰,很多患者也会觉得是感冒或是吸烟造成的,很少意识到得了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只有肺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重视。
慢阻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有的患者开始只是感觉嗓子里有痰吐不出来,没有其他不舒服,慢慢地才出现了咳嗽、咳痰,之后是感觉呼吸不畅,尤其是活动或运动后呼吸困难,可是这个病症进展要10年以上,很少有患者将这些症状与慢阻肺相关联。恰恰相反,诊断出慢阻肺的患者了解自身病情者不足3%,就诊时大多患者肺功能已减退30%~50%。
哮喘症状同样没有特异性。因为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发作是阵发性的或是季节性的,接触到外来物质刺激,气道就会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这个刺激解除,症状也随之很快消失。还有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哮喘表现,常被当成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患者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早期表现、危险因素、防治知识亟待提高,对疾病有科学的认知才能做到早期干预。我们也正在积极推动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希望慢阻肺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受到重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解释说。为提升公众疾病认知、推进规范化诊疗,呼吸学界专家每年都会组织哮喘日和慢阻肺日等疾病教育活动,对疾病知识早期诊断治疗等相关理念进行广泛普及,呼吁大家尽早正确认识哮喘和慢阻肺这两个可预防、可治疗的气道疾病,建议有相关症状或吸烟习惯等的高危人群也要积极参与主动筛查。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很关键
“不管是哮喘还是慢阻肺,它们的诊断并不难,难的是患者不来检查。”中国呼吸医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指出,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他在临床中曾接触吸烟、咳痰20余年第一次来看病的肺功能患者只有30%左右。
事实上,等出现喘息、憋闷、走路都困难的时候,要想肺功能恢复以及阻断疾病进展,可用的手段非常有限,只有早诊、早干预才能保证规范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爬楼、跑步都有望轻松完成。
“一定要政策方面去推动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李为民教授建议,早期诊断、早期筛查应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实际上通过早期筛查、早期治疗,节约的医保经费远远大于晚期患者住院的花费。同时要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正确的诊断能力,以基层为抓手,建立以各级疾控中心、医院和社区三位一体、医防结合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体系,提高早诊早治水平。
这些高危人群要提早防范
慢阻肺——长期吸烟者;反复有呼吸道感染的人;长期有室内污染,如农村地区烧柴火的人;从事的职业有粉尘环境的人。尤其要提的是吸烟量多、吸烟年数长的40岁以上人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属于高危,因为慢阻肺患者中有70%~80%的人都有吸烟史。
哮喘——伴有过敏体质、过敏性鼻炎和(或)湿疹等病史,以及父母有哮喘家族史,这个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还有就是从事接触刺激性气味的高风险职业,也容易得哮喘。
慢阻肺和哮喘还无法根治规范用药很关键
目前,慢阻肺和哮喘还无法根治,治疗主要是减轻不适症状:哮喘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要达到没症状、无发作、可以正常运动和生活;慢阻肺患者则要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因为每次加重都是对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死亡率也随着增加。
2022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明确指出,维持期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慢阻肺症状,减低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2022版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再次重申严重哮喘发作的风险以及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必要性。所以,治疗慢阻肺、哮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坚持规范用药。规律用药和不规律用药的疾病进展规律不一样,认识的概念和可用的手段都是有很大变化。
然而,不规范用药却是医生最头疼的事情,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用药后,咳、痰、喘有所好转就自行停药,随意停药、减药将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肺功能下降。还有的患者不会使用吸入剂,使用时没有把药吸到气道里,使得药效下降,这些都是用药不规范。
“患者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依从性不仅仅是规范用药,还包括对于环境改善的依从,比如远离过敏环境、生活中要戒烟;康复锻炼的依从,比如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以及遵医嘱定期复查、复检。”陈昌荣教授认为,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医患双方共同管理,长期用药指导、长期随访、长期监管病情变化。
与此同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的相继问世,使得治疗方法和药物装置得到不断改善和突破,用药更简单、更便捷,从以前“一动就喘”到现在“轻松爬梯、慢跑”,提升依从性的同时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遵医嘱、规范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急性加重可能性可以大大降低,控制哮喘和慢阻肺并非遥不可及。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在日常诊疗之余,也应一起努力提升各级呼吸领域相关科室建设,全面推进规范化诊疗和长期管理,提高全民预防观念,解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痛点”,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如此表述。
40岁后出现这三个症状之一,做个肺功能检测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同时哮喘患者在首次急性发作时,也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因此,肺功能不仅能进行疾病诊断,还可以作为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的重要客观指标。
对于40岁以上的人,如果符合“长期吸烟、活动后气急、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哮喘患者也要定期做肺功能检测,以调整治疗期间的用药方案,以及监测病情进展。日常体检也应增加肺功能检测项目,在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早干预和阻断。
已经出现咳嗽咳痰甚至是呼吸困难的症状,以及有抽烟、长期接触生物燃料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尽早做肺功能检查、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落实早诊早治。
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专业研制、生产、销售肺功能仪二十余年,广泛应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医院、疾控中心、体检中心及公共卫生机构。为经销商进军全国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市场提供可靠的供货保障,也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品质、售后的双重保障。
肺功能测试仪是用于测量由肺部吸入和呼出的空气体积的一种医疗器械。可以进行肺功能测试并追踪肺部健康情况,他是一种物理检查方法,对身体无损伤,无痛苦和不适,与X线胸片、CT检查等相比,肺功能检查更侧重于了解肺部的功能性变化,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主要功能:早期检测肺、呼吸道疾病;鉴别呼吸困难原因,判断气道阻塞的部位;评估肺部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健康体检、劳动强度和耐受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