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病率vs低知晓率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并呈现上升趋势。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吉庆伟说:“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
与高发病率形成反差的,是高血压的低知晓率。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51.6%。
专家介绍,高血压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多种危险因素叠加作用而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饮食过咸、情绪紧张、压力过大、肥胖、超重、高血糖、高血脂、嗜烟、酗酒、缺少运动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危害大
专家介绍,高血压病容易被忽视,是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比如高血压长期不治疗,会引起主动脉夹层,这是心血管疾病中非常凶险的一种。
主动脉夹层是高血压病最为危重的并发症。主动脉血管因长期负荷过重突然产生小裂口,当血液从裂口进入主动脉壁,会逐渐将管壁中间的膜撕裂,最终导致主动脉破裂。大部分患者病发时突感胸痛剧烈、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有濒死感,甚至会因疼痛而晕厥;少部分患者病发时毫无预兆,发病很短时间就猝死,根本来不及实施抢救。
在临床上,不少高血压病人来就诊时,收缩压甚至超过200mmHg,但从未治疗过。一些患者说,平时没有任何症状,觉得没必要吃药。一些患者则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长期吃药会有副作用,所以抗拒治疗。但是,高血压如果放任不管,会给身体埋下“定时炸弹”。
高血压病的危害,在于它对全身各个脏器的重荷。如果放任不管,长期作用就会慢慢地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出现脑卒中或心肌梗死事件。血压越高,危害越大。在临床上,太多这样的案例。一名20多岁的女患者,突然几天排不出尿,来医院一检查,医生发现患者的舒张压已经高达200mmHg,并出现了肾损害,进入尿毒症晚期了,患者只能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治疗。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是关键
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少部分患者会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眼胀等症状。他建议,从18岁开始,每年测量血压一次。40岁以上人群定期体检,重视血压测量。一旦诊断为高血压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干预。
轻型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如果非药物治疗达不到效果,再采取药物治疗。中重度的高血压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
另外,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防治得从源头做起,加强运动,控制饮食,合理膳食,减轻体重,才抓住了根本。
六大高血压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血压高了但是没感觉,问题不大?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专家指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逐渐升高,所以没有明显感觉,但高血压却时刻损害着患者的血管、心脏、肾脏和其他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健康问题。
误区二:年纪轻,不会得高血压?
任何年龄都可能得高血压。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高血压,所以年轻人也需要进行高血压筛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那么本人也有患高血压的可能。不过,每天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甚至预防高血压。
误区三:血压冬季高,夏季正常可以减少药量吗?
血压存在季节变化,一般冬高夏低。尤其是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到了夏天血压就会降低,不吃降压药也可以保持正常。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伟丽介绍,如果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服药等实现血压120mmHg/80mmHg以下,并且能够持续稳定几周时间,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减少药量。但是患者也要注意持续监测血压,一旦有所升高,要及时就医。
误区四:血压已经低于140/90mmHg,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
专家建议,患者不要自行停药,要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观察。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而不是已经“治好了”高血压,血压的重点在于控制,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
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能帮助预防或管理高血压,但并不能治愈高血压。对于中高危风险的高血压人群,应立即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误区五:降血压是不是越快、越低就越好?
血压稳定能够让人体有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护心脑肾血管靶器官的功能。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所以降压越快越低并不意味着越好越安全。
“过快的血压下降会出现大脑的低灌注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易发生头晕或摔倒的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医师张慧敏说,降压治疗应该缓慢平稳,通常二至四周内达标是安全的。
误区六:没有高血压,还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吗?
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曾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的人。高血压患者早、晚各测量2~3次,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公众要经常记录血压测量结果,确保日常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
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者等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要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血压为正常高值120至139mmHg/80至89mmHg的公众应当及早注意控制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