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
坚持运动 健康饮食 定期测量 如何判断自己是高血压
如非同日三次血压≥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如血压接近140/90mmHg ,则继续监测血压,并启动高危人群干预。
一、什么样的人容易患高血压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就要注意了,你有可能成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建议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0 1
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
0 2
超重或肥胖(腰围男≥85厘米,女≥80厘米)。
0 3
有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0 4
长期过量饮酒、吸烟。
0 5
长期膳食高盐。
二、高危人群如何干预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者限盐,最好每人每日食盐6克以下。
2、酗酒者限制饮酒,每日白酒不超2两,戒烟。
3、肥胖者减轻体重,半年减重3~5公斤。
4、缺乏运动者,坚持每周活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最好行走6000-10000步。
三、在家如何自己测量血压
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条件和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候大致相似。
0 1
确保袖带适合,普通人一般选用常规袖带,肥胖的人选用大号袖带。
0 2
在测量血压前30分钟内不要喝咖啡、茶和酒、不要运动。
0 3
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将捆绑袖带的上臂放在桌子上,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0 4
两腿放松,自然落地,保持平和的呼吸。
0 5
多次读数,测量血压时,一般测2-3次,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两次测量间隔至少一分钟。
0 6
把测量的结果和测量的时间记录下来,留待下次去门诊时候,提供给医生参考。
四、高血压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性
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是指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保持乐观心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
药物疗法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非药物疗法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保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五、高血压的防范与注意点
高血压一定少吃这些
1、忌烟,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血管,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少食动物脂肪、不食动物内脏等。
3、少吃甜食,吃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少吃动物性蛋白。
4、为了保持血压相对稳定,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辛辣调味品。
高血压要多吃这些食物
菌类:灵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叶菜类:芹菜、茼蒿、苋菜、苋菜、韭菜、黄花菜、荠菜、菠菜等;
根茎类:茭白、芦笋、萝卜、胡萝卜、荸荠;
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豌豆、蚕豆、绿豆、玉米、荞麦、西瓜子、向日葵子、莲子心;
水产类:海带、紫菜、海蜇、海参、青菜、海藻、牡蛎、鲍鱼、虾皮、银鱼;
动物类:牛奶(脱脂)、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
水果:苹果、西瓜、鲜梅、柠檬。
盐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大约一啤酒瓶盖的量)。
日常生活中,市民要少吃咸菜、少吃高盐包装食品、逐渐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多食用含钾(蔬菜、水果、酸奶、蛤蜊、鱼类、橙汁和牛奶等)的食品,这样有助于降低血压。
六、高血压的自身预防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老年人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起床要慢。
七、运动对高血压的重要性
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
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
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进行运动的注意事项
1、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
2、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风。
3、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4、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操场,勿在巷道、马路边。
5、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八、高血压药物治疗八个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其实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