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的临床发展史知多少?
医学史书上第一次记载血压的存在能追溯到1628年,在英国科学家William Harvey的《心血运动论》中,William Harvey介绍了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功能,同时也描述了当人体动脉被割破时,血液在血压的驱动下喷涌而出,亦可通过脉搏感受到人体血压的存在。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1733年,英国牧师Stephen Hales做了一个残忍的实验,他将一个长达274厘米、直径1/6英寸的玻璃管插入一匹马的颈动脉,马的血液立即涌入玻璃管,高达270厘米,用现在的一个词来形容270厘米可以说是接近“爆表”。这个试验结果说明马的血压可以维持270厘米的柱高。在该试验中,Hales牧师也观察到了血液的高度会随着马的心跳稍微升高或者降低,这就是后来定义的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压升高)和舒张压(心脏松弛时血压降低)。画家记录下当时为马测量血压的情形,在当时,人们还不清楚测量血压有什么实质的意义,至于Hales牧师做该实验的动机也不得而知,后人推测可能是他的好奇心驱使,也可能是当时物理医学派认为人体就是机器,血管如同水管,测测压力顺理成章,或许根本没有考虑意义的问题,正是这个“残忍”的血压实验揭示了人体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
显而易见,这种测量血压的方法不能应用于人类,后来,法国医生Jean Louis Marie Poiseuille用内装水银的玻璃管来测量血压,因为水银的密度是水的13.6倍,因此不会喷出那么高的血柱,但这种方法,直到1856年,才有临床文献记载用此法测量人体血压,一些外科医生逐渐认识到血压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因此说服患者在术前进行血压的测量,能接受这种创伤性测量血压的方法可以想见需要多么勇敢。
随着人类对血压在生理意义上认识的深入,越来越急需一个无创的、稳定的测量血压的方法,直到1896年,血压计有了一些新突破,意大利医生Scipione Riva-Rocci发明了一种由三部分构成的血压计:袖带、压力表和手捏压力球,这个血压计中唯一就缺少了一个听诊器,因此大大降低了其血压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10年后,大约是1905年,20世纪血管外科的先驱——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柯洛特,在Riva-Rocci的血压计上加了一个听诊器。这一点改进使血压测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广泛应用水平,之后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柯氏血压计既准确又安全,对很多与血压相关的疾病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尼古拉柯洛特并没有对Scipione Riva-Rocci血压计有本质性的改变,因此意大利高血压学会决定设立Riva-Rocci奖,以奖励后来在高血压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
血压计测压原理和分类
根据血压计的测压原理,血压计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有创测量和间接无创测量,直接有创测量血压就是把探测器直接穿刺到患者血管内测得的血压,如在一些心脏手术中需要这种测量方式。间接无创的又分为两种:听诊法和示波法。
听诊法
听诊法就是尼古拉柯洛特的血压测量法,包括后来在此法上的一些改进,主要改进是针对血压计上的听诊器,分为人工听诊血压计、半自动听诊血压计和全自动听诊血压计。人工听诊就是医生用自己耳朵通过听诊器分辨原始血压的柯氏音(轻重和变化),配合血压计,读出数值,但这很显然受到听者的医术专业水平限制,而且与医生的疲劳和情绪等很多因素有关,由于血压是个瞬时值,不可重复,因此无从通过复诊判断听者的水平。
半自动或者全自动听诊血压计就是用电子设备把柯氏音进行放大,放大之后的音或者由医生读出或者由仪器读出。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血压测量仪器的探索,尽管欧美等国家出于环保的考虑,已经严禁继续生产水银的听诊血压计,但迄今为止,无数的临床数据表明听诊血压测量是血压测量的金标准,无可替代。我国群众也可以看到正规的医院仍然是使用水银的听诊血压计测量血压的。
示波法
示波法又名振荡法,是90年代以公司为主导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子测量血压的方法。示波法测量血压的人体部位主要有3处:手臂、手腕或者手指,其原理是通过对这些部位加压,血流通过血管会产生振荡波,振荡波通过气管传播到压力传感器,经过一些参数换算,在电子屏幕上显示血压数值。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电子血压计是示波法原理。
电子血压计根据其使用地点可以分为:医用式和家庭式;按照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代,其中第一代和第二代是在减压的时候测量,而第三代是在加压的时候测量,目前腕式血压计主要是采用第三代的测量方式。
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研制的M8081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是一款临床血压测量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体检,内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采用示波法无创测量技术,利用充气袖套来阻断上臂动脉血流,在放气过程中,检测袖套内的振荡波。
该设备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无主观误差,精准度高等特点。测量过程中智能判断袖套裹覆松紧程度,使袖套能够贴合不同粗细臂圈人群,以最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设计,方便适应用户不同身高、不同姿势。让所有用户都能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优雅舒适地度过。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1733年,英国牧师Stephen Hales做了一个残忍的实验,他将一个长达274厘米、直径1/6英寸的玻璃管插入一匹马的颈动脉,马的血液立即涌入玻璃管,高达270厘米,用现在的一个词来形容270厘米可以说是接近“爆表”。这个试验结果说明马的血压可以维持270厘米的柱高。在该试验中,Hales牧师也观察到了血液的高度会随着马的心跳稍微升高或者降低,这就是后来定义的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压升高)和舒张压(心脏松弛时血压降低)。画家记录下当时为马测量血压的情形,在当时,人们还不清楚测量血压有什么实质的意义,至于Hales牧师做该实验的动机也不得而知,后人推测可能是他的好奇心驱使,也可能是当时物理医学派认为人体就是机器,血管如同水管,测测压力顺理成章,或许根本没有考虑意义的问题,正是这个“残忍”的血压实验揭示了人体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
显而易见,这种测量血压的方法不能应用于人类,后来,法国医生Jean Louis Marie Poiseuille用内装水银的玻璃管来测量血压,因为水银的密度是水的13.6倍,因此不会喷出那么高的血柱,但这种方法,直到1856年,才有临床文献记载用此法测量人体血压,一些外科医生逐渐认识到血压对外科手术的重要性,因此说服患者在术前进行血压的测量,能接受这种创伤性测量血压的方法可以想见需要多么勇敢。
随着人类对血压在生理意义上认识的深入,越来越急需一个无创的、稳定的测量血压的方法,直到1896年,血压计有了一些新突破,意大利医生Scipione Riva-Rocci发明了一种由三部分构成的血压计:袖带、压力表和手捏压力球,这个血压计中唯一就缺少了一个听诊器,因此大大降低了其血压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10年后,大约是1905年,20世纪血管外科的先驱——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柯洛特,在Riva-Rocci的血压计上加了一个听诊器。这一点改进使血压测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广泛应用水平,之后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柯氏血压计既准确又安全,对很多与血压相关的疾病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尼古拉柯洛特并没有对Scipione Riva-Rocci血压计有本质性的改变,因此意大利高血压学会决定设立Riva-Rocci奖,以奖励后来在高血压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
血压计测压原理和分类
根据血压计的测压原理,血压计一般可以分为直接有创测量和间接无创测量,直接有创测量血压就是把探测器直接穿刺到患者血管内测得的血压,如在一些心脏手术中需要这种测量方式。间接无创的又分为两种:听诊法和示波法。
听诊法
听诊法就是尼古拉柯洛特的血压测量法,包括后来在此法上的一些改进,主要改进是针对血压计上的听诊器,分为人工听诊血压计、半自动听诊血压计和全自动听诊血压计。人工听诊就是医生用自己耳朵通过听诊器分辨原始血压的柯氏音(轻重和变化),配合血压计,读出数值,但这很显然受到听者的医术专业水平限制,而且与医生的疲劳和情绪等很多因素有关,由于血压是个瞬时值,不可重复,因此无从通过复诊判断听者的水平。
半自动或者全自动听诊血压计就是用电子设备把柯氏音进行放大,放大之后的音或者由医生读出或者由仪器读出。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血压测量仪器的探索,尽管欧美等国家出于环保的考虑,已经严禁继续生产水银的听诊血压计,但迄今为止,无数的临床数据表明听诊血压测量是血压测量的金标准,无可替代。我国群众也可以看到正规的医院仍然是使用水银的听诊血压计测量血压的。
示波法
示波法又名振荡法,是90年代以公司为主导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子测量血压的方法。示波法测量血压的人体部位主要有3处:手臂、手腕或者手指,其原理是通过对这些部位加压,血流通过血管会产生振荡波,振荡波通过气管传播到压力传感器,经过一些参数换算,在电子屏幕上显示血压数值。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电子血压计是示波法原理。
电子血压计根据其使用地点可以分为:医用式和家庭式;按照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代,其中第一代和第二代是在减压的时候测量,而第三代是在加压的时候测量,目前腕式血压计主要是采用第三代的测量方式。
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研制的M8081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是一款临床血压测量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体检,内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采用示波法无创测量技术,利用充气袖套来阻断上臂动脉血流,在放气过程中,检测袖套内的振荡波。
该设备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无主观误差,精准度高等特点。测量过程中智能判断袖套裹覆松紧程度,使袖套能够贴合不同粗细臂圈人群,以最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设计,方便适应用户不同身高、不同姿势。让所有用户都能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优雅舒适地度过。
上一篇:血压控制得差不多,能否停药或改药?
下一篇:关系你我!今年社保将发生5大新变化